情绪是一种能量
情绪并非仅由外部刺激直接引发,而是通过内在反应系统的构建与加工过程形成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观念系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人们所体验到的情绪。情绪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能量,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忽视。任何行为背后,都需能量的推动。人们常常沉溺于情绪所带来的感受之中。例如,喜悦会带来愉悦感,而焦虑、抑郁、悲伤等则会带来痛苦感。这些感受可能使人们忽视情绪作为心理能量的本质。
在观察他人时,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外在行为,但深入观察会发现,大多数行为实际上是由情绪所驱动。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旗帜与风的关系;旗帜飘动的背后,必有风的推动,而推动行为产生的则是作为心理能量的情绪。没有情绪,我们可能无法进行任何行动。在严重抑郁的状态下,人们甚至可能丧失感受痛苦的能力,无法表达任何情绪,临床上称之为抑郁性木僵。患者在这种状态下,既无情绪也无可观测的行为表现。他们可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仿佛与世界隔绝。在这种状态下,尽管生理上或物理上可能完好无损,但由于缺乏情绪这一能量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如同一部电量耗尽的手机,无法发挥任何功能。
情绪这种心理能量的释放具有方向性。通常,情绪释放的方向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外向释放的情绪,即行为化的情绪,被称为阳性情绪;而内向释放的情绪,即不易被外人观测到明显行为的情绪,则被称为阴性情绪。外向的阳性情绪包括焦虑、愤怒、恐惧、喜悦等,而内向的阴性情绪主要包括抑郁和悲伤。例如,焦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喋喋不休或坐立不安,愤怒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无法抑制的怒气,恐惧的人可能会产生逃避行为,喜悦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愉悦的神情或与人分享喜悦。这些情绪都有明显的外显行为。然而,有抑郁或悲伤等阴性情绪的人可能仅表现出愁眉苦脸,难以有其他外显行为。特别是那些深陷抑郁情绪或长时间悲伤的人,旁人可能只会觉得他们提不起劲,难以察觉其他外显行为。如果提议:“我们去唱卡拉OK吧。”有抑郁情绪的人可能会冷淡地回应:“没意思,不去。”
能量具有可转化的特性。例如,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就是将势能或动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传输到家庭后,又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同样可以进行转化,而不仅仅是消耗。如果抑郁的人能够将抑郁转化为愤怒,那么他的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从抑郁这种阴性情绪转化为愤怒这种阳性情绪,可以增强情绪的流动性。焦虑亦是如此。焦虑可能仅停留在思维层面,例如担心考试不及格或工作不被领导满意,这时就需要将焦虑的能量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如努力复习。复习这一行为就是在利用焦虑转化来的能量。
那么,如何应用这一理念呢?
首先,在观察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可以尝试分析这一行为背后的情绪能量水平,透过行为观察情绪,分析究竟是何种情绪驱动了这一行为。例如,一个原本兴趣广泛的人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可能是遭遇了某些导致能量降低的事件,或者发生了某些使情绪状态转为抑郁的事情。这对于早期识别周围人的抑郁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发现情绪后,由于能量或情绪往往由观念驱动,因此可以通过情绪观察系统,找到反应系统及其支撑的观念。行为、情绪、观念构成了一个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精神系统。了解了这些观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行为看到情绪,再通过情绪看到内在观念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情绪、认识自己。
参考书目:摘自《情绪,请开门》
本文作者:黄苑真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