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家人有效争论(下)
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
例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当然,没有一种抱怨方式是保证“有效”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抱怨可以确保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但良好的互动不是为了操纵对方,而是为了培养和谐的关系。开诚布公地表达你的感受及需求,将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
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通常是处理家中无可避免的分歧的最好方法。这样做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家人间的怨恨,促进理解。孩子有了你们做榜样以后,将来更有可能效仿这种相互尊重及高情商的争论风格。
练习:拆解争论
想想上次你和关爱你的人意见不合的情景。先不要纠结谁对谁错,试着拆解冲突的情况。
下面是一份摘要清单,当你谈论棘手的议题,或感到恼怒,或觉得你和对方快吵起来时,请记得以下几点:
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一个人老是坚持自己是对的,那是对一段关系或一个家庭的最大耗损。与其想着谁对谁错,你更应该思考你们各自的感受。
2.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所以要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
3.不着急反应,先尝试反思。你不必在每次反应之前都先反思(我不是主张你放弃所有的自发性),但是如果你现在感到恼火或生气,可以暂时停下来了解原因。
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唯有展现脆弱,敞开心扉接纳自己,才可能培养亲近的关系。
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他人身上,想办法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误解对方了就坦然承认。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良好协商的基石也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开启这种互动永远不晚。当父母能做到上述五点时,亲子关系的模式通常会迅速改善。
参考书目:《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本文作者:许少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