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写作和叙事的疗愈力量
故事的疗愈力
克服困难、缺陷、事故或其他致命灾难,并因此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样的叙事具有莫大的魅力,在各种文化中经久不衰。你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天气会变好吗?你学到教训了吗?孩子会走路了吗? 你找到真爱了吗?你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了吗?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希望总是最后死去的东西。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从胜利中学到的。那句著名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讲述的也是救赎的故事。
转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是很多人的基本心态之一。正如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在论文中所写,救赎故事对身心健康起着积极影响,将一段痛苦时期(这种说法就是一种救赎脚本,因为它代表苦难已经过去)化成语言让人感到满足,自我价值得到提升,患抑郁症的风险也随之减弱。
尽管我们并不清楚其中机制,但是故事的疗愈力已被很多研究证实。来自密苏里大学的心理学家劳拉·金和约书亚·希克斯研究了人们如何以叙事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困境,例如离婚或者生出天生残疾的孩子。
研究结果显示,详细讲述故事的每个细节以介绍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的人,在生活满意度测试中表现更好,随后两年的眼踪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他们的健健康状况也在持续改善。
写作改善人生
得克萨萨斯大学的詹倍姆斯.彭尼贝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在深耕这 研究领域。这位心理学发和他的研究团队经常邀请学生参加一个为期教天的写自传实验:数千名受试者被要求在连续四天中,每天花十五分钟写下个人生活经历。受试者们并不知道实验的意图,即探究书写这种无声的叙述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他们仅被告知,这项实验研究的是写作和心理学的联系。研究人员向受试学生保证,他们的书写会被严格保密,请他们在写作时敞开心扉,不要有任何顾忌。写作的内容可以关于父母、伴侣、恋人、朋友或亲戚,可以描述当前或过去发生的事件,并直抒胸臆,记录真情实感。而对照组的学生则被要求写下不太会让人产生情绪波动的内容,如描写实验室设备或公寓布置等。
实验的结果就连研究小组也觉得意外。学生们能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写出平均三百四十字的故事,这自然不是令人意外的原因,令人意外的是故事的内容。根据研究记录,学生们的叙述大多关于悲惨经历与痛苦,其中不乏强奸、家暴、试图自杀、成瘾和“其他恐怖事件”,来自中产阶级的学生叙述的内容也不例外。超过半数的故事会被任何一位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判定为创伤性经历。
不过,写作练习产生了持久的疗愈效果。彭尼贝克说,一开始不少受试者会忍不住落泪,但在随后的一年里, 他们就诊的平均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也比他们自己一年前少, 那时他们还没有开始写作练习。百分之九十八的受试者都表示很愿意再次参加这项实验,并认为写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叙事增强免疫力
这种身心健康的改善,体现在所有社会群体中,无论出身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从严加监管的囚犯到医学生,从受害者到患有关节炎或慢性病的病人,从失业的工程师到刚生了第一胎的母亲,身心健康都会被自由书写改善。研究表明,叙事可以减轻痛苦,减少服药,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抒发情感的写作能够增强免疫力,增加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增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抗体反应。一个人的故事是口头讲述、用笔书写还是输入电脑文档,效果并无差异。还有研究显示,有无读者或听众也并不重要。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将故事写在类似于鼠标垫的传感器上,只要他们一离开,文字就会被自动删除,这种形式对于实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正如彭尼贝克在论文中所述,真正起到效果的,不是表达愤怒或宣泄情绪,而是将其化为语言。他在一项实验中将受试者分成三组:第一组采用已被证实有效的写作方式,连续三天内,每天写十分钟,内容为自己的创伤性经历;第二组采用肢体动作表达痛苦经历;第三组随意表达任一经历。几个月后,三组受试者都表示自己变得更加快乐更加健康,但只有第一组受试者的体检数据呈现明显改善。彭尼贝克总结道:“为了改善健康状态,将经历转化为语言是有其必要的。”
本文作者:林旭
参考及推荐书籍:维尔纳·西费尔《叙事本能》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