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满足孩子的,究竟是“需要”还是“欲望”?
加拿大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过,“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欲望,对它们进行细化、排序和分级,我们的欲望以这样的方式升华为有序和有道德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产生正标志着成熟。”
孩子有各种愿望,到底哪些是需要,哪些又是欲望?
区分欲望和需要是一个长期进行的话题,这个问题成人尚难以界定,如果能从小厘清,可以为以后的人生提高幸福指数。你需要的东西应该和你的目标有关,而你的欲望则可以毁了你的目标。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些是他真正需要的,有些只是他的欲望。所以,对于孩子的各种愿望,需要先放到“笼子”里关几天,看看哪些是他真正的需要,哪些仅仅是他的一时兴起。
操作步骤:如何区分“欲望”与“需求”?
1.让孩子建立一份愿望清单,把平时一些购物或者美食的愿望列进去。
2.定期把孩子的愿望清单拿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区分哪些是他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他的欲望,把真正需要的留在愿望清单中。
3.通过定期讨论,让孩子总结需要与欲望的区分方法。一般来说,需要往往与自己的成长目标有关,而欲望往往与成长目标无关,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或者生理需求。
不要让孩子养成随机买东西的习惯,而是与孩子约定几个可以买东西的时间,如节日、家人的生日、周末或家庭的某些重要时刻。
让孩子逐渐明白一个道理:能够实现的愿望总是少数,不能实现的是大多数。如果每次孩子提出的要求你都满足,就会让他产生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的错觉。这样,当有一天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就会抱怨,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变得极端,对父母或相关人员心生不满。
如果让孩子从小学会区分欲望和需要,他就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
本文梳理:余必如
参考书目:《家庭教育指南》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