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教师入口

超越功利,理解学习的本质与价值

7/21/2023 10:15:55 PM    作者:管理员    510次浏览    分类:心海导航

  这几天在进行中考志愿填报,相信很多家庭都经历了一些纠结和煎熬,特别是成绩未达自己和家长预期的考生。中考毋庸置疑是个重要的考试,但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其成绩都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走向。在这个时间点,对于孩子尚未参与重要考试的家长们也许也是一次思考的好机会。

  不可否认的,学业上竞争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焦虑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仍要从更本质的根源来理解这件事,首先,学习和上学不是同一个概念,学习和考试也不是同一件事,高考状元不等于发明家、科学家,不等于为社会和世界做出杰出贡献。上学不等于获得知识,因为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极大丰富,上重点学校也不等同于出人头地,非重点大学和高学历的人取得成就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么学习是什么呢?学习的定义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变化,非暂时的是一种能力,包含了会不会、能不能,还有愿不愿和想不想,是可见的行为,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行为潜能。这就和很多家长理解的狭义的学习概念相去甚远,比如孩子的成绩是几分?刷了多少卷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了多久?这些行为和表现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含义,或是否有在进行学习这一行动的标准。

  家长还要理解孩子究竟要学什么,不仅是课本上、考纲上要求的知识。一个人能健康成长,进入社会,需要理解生命,还要有健全人格,这些才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正确理解了上述两个重点,现在才进入“怎么学”的探讨中。首先要打破“考试成绩好等于智力水平高的误区。学习是复杂的工程,研究显示,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成绩,有个研究结论是”四顿早餐都比三顿早餐的孩子成绩更好,另外还有睡眠时间、额外学习效果的时间、家庭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学业水平的表现。

  影响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基本的智力因素有注意力和记忆力两种,注意力分为共同注意和执行性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记忆之分。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特点加以引导和训练。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绪,心情愉悦的时候就有动力学习,学习上遇到困难可能是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去接纳和理解再加以引导和帮助。

  学习是个终身的过程,也是更广泛的概念,真正的学习是能够带来快乐的。分数不是不重要,但它是不是唯一最重要衡量孩子成就的指标,我们要给孩子有更多元化的,更宽广的学习成就的衡量标准,思考如何促进孩子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孩子合适的任务,让孩子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前进,这才是在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指责、约束,或者请个家教,报一个补习班。让孩子拥有爱学习的能力,而不是逼迫孩子在某个阶段一定要取得某种成绩。

 

本文作者:吴菲菲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