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庭教育里的谈判专家(三)
沟通和对话中其实有一系列经过优化的强大谈判工具,例如,有意识地用微笑来缓解紧张气氛;用微妙的语言和非语言传递善意的信号(然后获得安全感);使用一种降调的语音;使用特定的问句等等,这些都可以运用于和青春期孩子的对话中,并很大程度上避免一言不合就发生冲突。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一种常用的技巧——标注。
青春期会遇到很多困难,学习、人际、亲子和个人成长,家长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不太快乐,此时我们就要学会体会孩子的痛苦,并在对话中把他们的痛苦“标注”出来。
在谈判技巧中,专家发现,当人们越能洞察对方的情感,就能把它转变成自己的优势。当我们越了解一个人,在这场对话中的胜算就越大。同理心是一种洞察对方想法,并且用语言表达准确出来的能力。同理心是对他人加以关注,询问对方的感受,并许诺理解对方的表现。家长如果能定位孩子的感受,把它们变成语言,然后非常冷静并保持尊重,把情绪定位和表达给他们听。
在谈判中,这就叫作“标注”。 在一项人类大脑构图的研究中,心理学教授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发现,当给人们展示情绪强烈的人脸照片时,大脑中的杏仁体部分的活动变得更活跃,而这个部分负责恐惧。当要求试验者对情感进行标注的时候,大脑活动的活跃区就转移到了控制理性思考的部分。换句话说,当使用理性的文字来表达恐惧(对恐惧的感情进行标注),就会缓解大脑原有的紧张。
定位准确对方情绪和感受后,用以下说法来表达:
“看上去……”
“听起来……”
“似乎……”
这些表达就显得较为尊重,并非给对方下一个武断甚至傲慢的判断,而且这些句式会鼓励对方给予你反馈。此时,孩子可能就会给出一个较长的回答,而非简单的“是”或“不是”,那么家长能获得的信息就更丰富了。但是,也会有遭遇标注被否定的情况,毕竟家长也不是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哪能一击即中呢?如果孩子不同意给出的标注,家长就可以有技巧地退一步说:“好吧抱歉,我并不是说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我说的是看起来情况似乎是如此。”当孩子仍旧表现不愿意沟通,家长也不要着急,让被孩子拒之门外的沮丧控制了心智,尝试着继续用语言技巧打动孩子“对我们而言,你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们想要听听你想对我们说的话,我们想要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我们觉得被你排除在生活之外了。”
研究表明,处理消极因素的最佳方法就是观察,不要针锋相对,不要妄加评判。有意识地标注每一项负面情绪,用积极的情感、同情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代替。青春期对于孩子和家长而言都个难题和挑战,作为成年人的家长要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和坚持,才能和孩子一同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参考书目:《掌控谈话》
本文作者:吴菲菲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