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信心能帮助他们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即使失败也不害怕。但自信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关注行动的结果,或者习惯依赖通过比较形成自信时,家长需要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在孩子6岁之前,要重视安全感的培养。安全感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就拥有了对抗挫折、失败的精神宝藏。一岁之前,父母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一岁以后,三岁之前,父母要信任孩子,给孩子创造能自由探索的空间,并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外部世界。三到六岁,父母要允许孩子体验健康的挫折,帮助孩子建立好规则意识,知道行为的边界,就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当父母的爱成为孩子的坚实后盾和强大支撑,那么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都将是充满自信,无所畏惧的。
第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增强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父母要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鼓励孩子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接纳孩子的个性特点。当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后,要帮助、引导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升,通过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不断增强孩子的成功体验,增加自信心。当然,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否则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家长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失去信心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当孩子的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时,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情绪状态。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重视陪伴,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可以表示理解,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当孩子情绪被接纳后,孩子才能从感性转为理性,分析失败带来的利弊。家长要肯定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和孩子一起分析经验,总结教训,并多暗示孩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战胜挫折的孩子是最勇敢的。
第四,家长要做好榜样,用行动获得孩子的尊敬和认可。有的家长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身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如说话不算数、违反社会规则等。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那么不仅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受人尊敬,孩子同样会觉得自豪,并大大提升自信心。
第五,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在家里,可以安排给孩子一个专门的房间,或者一块专属的“领地”,让孩子心中充满独有的骄傲和自豪。在自己的“地盘”上,孩子可以尝试自己管理、自己规划、自己设计,既能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又能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家长要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小到颜色、款式,大到某一天的家庭出游计划,尊重并认可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不那么完美。家长不能随意打击孩子的选择,更不能嘲笑或挖苦讽刺孩子。
以上就是一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建议,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带着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作者:黄苑真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