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生活秩序”
有的孩子在大人们对话的时候很等不及,我们应该对这些孩子说什么呢?“等一下,等大人们把话都说完。”当然,我们也需要问问孩子:“很着急吗?”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 “很着急”。我们首先要听孩子诉说,然后自行判断是否紧急。如果事情并不着急,我们可以对孩子说:“等一下。爸爸妈妈得赶紧把这件事聊完,你等一下。”但是即便这样问了,有的孩子还是会一边喊着“爸爸,爸爸”,一边叫嚷着闹脾气。在对话结束之前,请不要给孩子任何反应,不必反复强调“我说了‘等一下’”,也不必发火大喊“安静点”,也请不要用很可怕的语气朝孩子大吼,这些都是在给孩子反应。只说一句 “等一下”,之后不论父母有多闹心,都应该抵抗住孩子的各种反应。等大人们的对话都结束后,就可以对孩子说:“来,现在我们来聊聊吧。”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明白,事情有轻重缓急的次序。他们就能懂得:“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紧要的事情,应该先去处理更紧要的,爸爸妈妈不是不重视我。”
父母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但这只意味着父母把孩子当作最珍贵的存在,而不是永远把孩子放在“做事顺序的第一位”。在实际生活中与孩子沟通,父母常常抵挡不住,给了孩子过多的反应,导致我们在支使孩子时的指令失效。例如父母会说:“你快去旁边等着吧,爸爸妈妈要和阿姨聊会儿天,快到旁边等着。你先在旁边等一会儿。”或者父母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手无足措地掏出手机。一来二去,父母便先妥协了,经常依着孩子的想法先来。其实,有效的指令很简单,就是直接对孩子说“你在旁边等着。”但是父母却无形中添加了过多的“快点”或是“一会儿”之类的修饰成分。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不是“快点”和“一会儿”,而是让孩子在旁边等待,要给到孩子直接明了的指示,教给孩子与人共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生活秩序”。这种指示与心情好坏无关,与选择是否令人舒服也无关,哪怕心情不好、选择不尽如人意,也都必须遵守。跟不愿意等待的孩子约好给他游戏机、手机、冰淇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处理并不能真的教给孩子道理。
当我们对孩子提的要求时为了教他遵守生活秩序时,不能给孩子选择权。孩子说“不要”,其实是想要在当下掌握决定权。对孩子说“你能在旁边等等吗?”,其实也是在把决定权完全给了孩子。不给孩子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压制孩子,只是为了教给孩子,有些事情不是你可以自行决定的,有些事情你必须要服从、遵守。因为我们要教给孩子,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界限”的。
本文作者:余必如
参考书目:《最温柔的教养》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