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教师入口

积极看待孩子的“固执”

4/26/2023 11:37:21 PM    作者:管理员    543次浏览    分类:心海导航

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固执,让他做什么的时候闹着不做,不让他做什么的时候却非要做。他们到底为何这样呢?仔细观察这些孩子,会发现他们的自主性都极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没有成为主人公。不对,“主人公”这个表达似乎不太贴切。他们不是想成为主人公,而是在接受来自他人的影响时,担心自己受到威胁,从而倍感不安。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其实源于强烈的不安。他们只有在自己提议、自己实践、自己决定的时候才会安心,他们很怕外界的刺激,所以他们会固守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令他们安心。

可惜的是,孩子这样的心态,在父母眼里却是严重的固执。因此,父母一开始都会尝试说服孩子,最后实在无法理解的时候就会说:“你这个固执鬼,你真的是个很奇怪的孩子。我不管你了。”这样一来,孩子的内心会更加不安。如果每次都以这样的形式结束,那么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也无法接受别人的忠告,他们可能会真的变成固执鬼。

即便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有些反复无常,也请以平常心对待他,让他能够感受到 “啊,就算不那样做也是可以的啊”。当孩子第一次犯倔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听妈妈说,没关系的,你想试一下吗?”如果孩子还是拒绝,我们应该爽快地点点头说:“好,知道了,妈妈不强迫你。但是以后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跟妈妈说。”只有这样,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才能用平常心对待。

当孩子固执地说不要做,但随后又说要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好,就遵循你内心的想法去做吧。”请不要像这样驳斥孩子:“刚刚让你做你不做,现在不行了。”“你该做的时候不做,以后再说吧。”

父母经常把“你那时候不是那样吗?”挂在嘴边,用过去的事情数落孩子。许多父母在这里“刹不住车”,最终免不了和孩子吵架,其实是因为父母自己忍受不了孩子这副样。虽然我明白父母是想严厉地教育孩子,但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只会觉得父母在贬低自己。几个小时前、几分钟前发生的事也是如此,我们要尽量避免用罗列孩子“罪状”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应该一直把重点放在“孩子最终做到了”上。“哇,做得真棒,自己一个人也完成得很好呢。下次也按妈妈说的做一次吧。”像这样,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对话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余必如

参考书目:《最温柔的教养》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