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小学入学准备(二)
为了帮助孩子更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除了上篇文章提到的身体准备、心理准备和习惯准备,家长还要做好:
第四,生活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家庭为孩子做的准备和孩子在生活自立能力方面的准备。家长要做的包括: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家庭日常生活的习得、重点关注学习能力、阅读的重要性、做好家庭阅读)、亲子沟通习惯的养成(每天了解情况、最好的疏导是陪伴、关注孩子的精神、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习空间的布置(固定的学习空间、力求独立、安静、整洁、桌椅高度适宜、台灯科学安全)、相关用品的准备(学习用品的准备、生活用品的准备、其他用品的准备)、备战疫情常态化、生活照应(睡眠、营养保健、饮食)。孩子自身的生活准备主要有: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好一周生活安排。
第五,学习准备。为什么入学要做这么多的准备呢?首先,近30年的学习革命带来知识大爆炸、知识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兴起、移动学习开启、终身学习、国际竞争、核心素养的要求等。其次,感知觉和智力发展。学习准备主要包括什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能力(视知觉、听知觉、运动协调和知觉转换)和基本常识。视知觉能力对智力的发展贡献占75%,主要包括:空间知觉、视觉辨认能力、图形-背景辨别能力、视觉再认和视知觉速度。听知觉能力对智力的发展贡献占11%,主要包括:听觉注意能力、听觉序列化能力、听觉混合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包括粗大肌肉运动、精细肌肉运动、前庭平衡能力和神经协调能力。基本常识包括数学常识(数数、排序、对应、分类···)、语文常识(汉字智慧、成语典故···)、生活常识(日常起居、时间、货币···)、自然常识(天文地理、节日节气···)、社会常识(待人接物、风土人情···)第二类是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六大方面,主要内容见社会准备。学习品质分为12方面,3大块。第一块,情感,包括兴趣、荣誉感、合作性、灵活性,第二块,内驱力,包括主动性、好奇心、专注性和坚持性;第三块,习性,包括责任感、独立性、条理性和生活习惯。
第六,社会准备。学校即社会,孩子上学就是进入社会的预演,必须要适应集体生活。社会准备主要包括:情绪表达(家里留个出气筒、允许孩子哭、找到宣泄渠道、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情(尽量帮助父母、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同情弱者和身处困境的人、以良好的表现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分享(不让孩子吃独食、从分享食品开始、会分享情感、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处理冲突(遵循成长原则、不要武断定论、耐心倾听解释、不一味庇护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与道德品行无关、鼓励孩子多与同伴接触)、文明礼貌(个人卫生、文明礼貌、礼貌用语、仪态举止)、自控能力、交往能力(人际感受能力、人事记忆力、人际理解力、人际想象力、风度和表达力、合作与协调能力)、融入集体(班集体生活要注意认知、自爱、荣誉、遵纪、尊重、交流,培养集体意识、融入集体的能力、他律与自律)、家校配合(了解学校要求、永远不在孩子面前说学校的不是、坚决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正确看待老师请家长、履行小学生家长义务)。
以上就是孩子进入小学应做好的六大准备,只要帮助孩子做好这些准备,相信孩子们都能顺利开始学生生涯,做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参考书目:《科学的入学准备》
本文作者:黄苑真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