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教师入口

谈家庭教育中的社会比较

4/19/2023 4:28:20 PM    作者:管理员    865次浏览    分类:心海导航

   别人家的孩子,能不能拿来和自家的孩子比较呢?这个问题凡是受过一丁点家庭教育的家长,肯定都会毫不犹豫回答出“不能”。但是事实上,不能比真的太难了。小到吃饭快慢,大到娶妻生子,中国的家长习惯在比较重教育孩子,也习惯在比较中焦虑。在家庭教育中,比较似乎是个利器,娃不听话了用,娃不争气了也用。比较了有用吗?达到目的了吗?真是教育孩子的神器?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社会比较产生了一个衍生物,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被指代为他们无所不能,并随时会被父母拿来比较。优‌‌‌‌‌‌‌‌‌秀的代名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和他们比较,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也是望尘莫及,难免不让自己自惭形秽,抬不起头。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酸溜溜的说一句她又不是我。从这个视角看,所有孩子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是个劲敌,同时也非常厌恶被比较。

  比较究竟可不可取?对待家庭教育中的社会比较,以下几个观点也许能帮你更好的看待这个现象和合理进行社会比较。

  一、社会比较是一种测量工具

  社会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把个体所处的状态通过群体均值有一个较好的衡量,也通过比较形成一个排序了解到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最为广为认知是智力测量,如何界定智力低下和智力超群。社会比较在其发挥作用,就是通过比较形成最差的5%,最好的5%。在这个角度上,我们是可以客观的利用社会比较了解到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家长对个体在群体位置的焦虑。因而破解社会比较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调整我们对社会比较功能的看法。通过社会比较,我们看到孩子的位置,更应该为他在这个位置上提供台阶。

  二、社会比较的功能是认识自己

  当我们意识到社会比较的性质后,我们就会发现社会比较的功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评价个体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角度上,可以把社会比较比作一面镜子,通过镜子,可以更加清楚孩子在各项能力的上水平位置,发现优劣势所在。

  三、社会比较的目标是不再比较

  社会比较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行比较,另一种则是下行比较。专注于个体的进步,才会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感。许多家长试图利用上行比较,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见贤思齐”,但有时却会带来“相形见绌”的效果。更有孩子试图还击父母,产生了“拼爹拼妈”的现象。比较无处不在,比较还有一个被忽视的衍生物,那就是独特性。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世上无完全相同的东西。知道这点之后,你就发现社会比较的意义是想告诉我们,尊重独特性,过多的社会比较会给我们内心带来焦虑和不安。

   本文作者:高艳梅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