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藏着孩子的幸福
《哈佛家训》中说:“父母的嘴,是孩子攀爬的阶梯。”的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语言太重要了。曾经看过一个短片《语言暴力的伤害》,视频中6名少年犯因为少年时期遭受父母的言语霸凌,最后转化成暴力释放出来,危害社会;而1岁时就被确诊为脑瘫的苏州人李麟青,却因为妈妈充满爱的语言“我爱你,我以你为荣,你是我永远的骄傲”“你一定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唤回他的自信和坚强,取得了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学位。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会说话的父母,总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指导孩子,教育孩子,最终都要通过“话语”来实现,那么。育儿路上的父母,怎样说话,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呢?无意中邂逅了《最温柔的教养》一书,书中分享了日常130则与孩子相处的实用案例,这些具体案例能够让父母们在面对不同的情景时,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让我们轻松应对孩子成长路上的各种教养问题。我在拜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温柔而又智慧的语言滋养,并在陪伴中时刻自我觉察并自我提醒,要用温和坚定的语言和孩子沟通,让爱通过“话语”传递给孩子。
非常期待能够和大家分享我从书上获得的一些心灵触动。前不久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让孩子时刻都成长在父母浓浓的爱意中,那么,孩子就会生活的很快乐,能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例如,当你陪孩子一起睡觉,抚摸着他,然后轻声地跟孩子讲:有你这样的孩子,妈妈真的很幸福!相信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都会很感动,那一刻,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一下子涌在心间。
有时候,中国式的父爱与母爱却总是很含蓄,通常都是默默付出,嘴上不说,行动上却是步步到位。其实,父母的语言是在孩子成长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他们长大后更容易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精神乐观的人,也会更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然而,我们常用熟悉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熟悉会点来安全感。但同时,熟悉也会暗改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沉溺在熟悉所营造的安逸中,就很难做出改变。请大家勇敢抛开那些自然而然说出的熟悉的话语。用听说过却很生涩的表达代替熟悉的话语,例如,称呼孩子为“我的宝贝”,并且真心告诉孩子:“每当看着你,妈妈就会忍不住的想,哇,我怎么会有这样得好宝贝呢?妈妈好幸福哇!”当孩子这样的话听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相信,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很珍贵的,幸福感、价值感油然而生。
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听到父母表达爱意的话,人生底色才是温暖而光明的。
本文作者:余必如
参考书籍:《最温柔的教养》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