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下课的时候,我常常坐在操场的台阶上观察孩子,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在下课时在操场上奔跑、玩耍。我们单位的中操场不大,铺着一块绿色的地毯,远处看仿佛是一个草坪,近处看是张防止孩子们摔伤、撞伤的大毯子。一下课,我就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安静地看着孩子们……
看着他们游戏,有的玩捉迷藏;有的玩“斗鸡”(肢体游戏);有的三五成群坐在操场上聊着天。每每坐在那儿,总是会有孩子围着你,一会儿关心地询问:“老师,您坐这儿看啥?”;一会儿笔个猫爪的动作要我模仿;一会儿七嘴八舌和我聊起天,漫无边际也天真烂漫。
有一天,青鵬看我坐在台阶上凑过来和我聊起了他在兴趣班里的趣事,上课铃声响时他急忙起身准备奔回教室。这时,这孩子突然回头和我说:“谢谢您老师,我妈妈工作很忙都没时间听我说这些。”我想,我只是安安静静地听孩子说兴趣班里的各种趣事,下课时间满打满算也就10分钟,孩子站起身奔跑回教室的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的欢快。
原来,当我们看见孩子,能够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能量。
“看见就是回应”,孩子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决定这他未来的沟通能力,我想无论我们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达成一个共识。看见孩子回应孩子是一件需要技术含量的事情,不仅要回应,而且还要及时准确的回应。
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听到的一段亲子对话:
“妈妈,那只小狗好可爱哦!”
“哎呀,这路边的下动物脏死了,都是细菌,你别过去摸。”
孩子沉默了好一会儿……
这个时候这个妈妈可能没有看到孩子,也没有及时回应孩子看到小狗兴奋开心的感受。
那,我们如何看见我们的孩子呢?
我从《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里精选了比较容易实践的亲子活动分享给大家:
1.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一起做饭,一起阅读等。一对一的活动比一群人的活动更有助于让彼此被看见。
2.如果常常感觉自己很忙挤不出时间看见孩子,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放下手机,陪伴还是10分钟。这个时间只属于您和孩子。
3.如果意识到自己要发火了,先把问题搁置一旁,等心中的爱战胜不良的情绪后,我们再去处理。尽管我们很爱孩子,但有时,父母还是会发火。
撰稿:郑丹妮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