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
我们总希望孩子能拥有我们所希望的美好品质,还要有更多的知识。为此,所有的父母、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都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出更多精彩的课程、活动和项目,好让孩子拥有更多美好的品质和知识。
在学校里,一年级已经开设了科学课,尽管国家课程没有外语要求,但也有学校会加上一节外语课以显示现代。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论证一年级开外语课的必要性,我只想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始终面临课程被增加的趋势。
而在家里,家长一个劲儿地安排孩子上一些校外兴趣班,多多少少不等。总之,学生在家里也始终面临学习班被增加的趋势。
时代在发展,多少个“什么什么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创意……总之,孩子们始终处于任务被增加的趋势中。
……
但有一个事实: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常量,是指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多。
如果一个孩子原来用那么多的时间学习A、B两门课程,当我们增加了第三门C课程时,很可能得到的是一门课程C,但同时失去了A、B两门课程原来的理解水平。
正像这个世界,有耕地、有沙漠、有沼泽、有草甸……所有这一切对人类有利、不利的东西,一同组成了这个多样性的世界。
同样,孩子的时间既应包括学习与思考的“精致”时间,也应包括吃饭与睡觉的闲散时间,还应有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荒芜”时间。
如果我们把孩子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并不断挤压吃饭睡觉的闲散时间,就如同这个世界将所有的荒漠、沼泽、草甸都开发出来种地一样,也许增加了孩子的知识量,失去的将是他们的多样性、丰富性、自主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有边界,不要随意就给孩子增加课程与任务,对孩子的“时间常量”要心存敬畏。
我们一定要思考:在这个“常量”的时间里,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我们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即可。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留待日后的,因为孩子是处于成长中的人。
那么,什么事情是孩子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呢?什么事情是这个阶段必须要做好的呢?我想有两件事情:
一件是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习惯,比如会吃饭、会睡觉、会排队、会走路等,即我们所谓的“十会”。
另一件是让孩子热爱这个世界,并让这种热爱刻骨铭心,永不消退,如同童子功一样伴随一生。
因为习惯,我们把美好的品质固定在孩子的行为中,成为他们下意识里的“天成”;因为热爱这个世界,孩子的成长才会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态度,永远充满生机。当我们肆意地占用孩子宝贵的时间,不断为他们增加很多看似很有用的任务时,孩子完成这两件事就会失去原来应有的水平,甚至适得其反,比如会有孩子讨厌、憎恶这个世界,这就太可怕了。
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请优先考虑这两件必须要做好的事。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